<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四川渠县退役军人“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红色尖兵”
        2017-04-01 15:42:17    来源:光明日报

            四川省渠县脱贫攻坚主战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的46名退役军人。他们自2015年4月分别进驻到各贫困村以来,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誓拔穷根的好书记”。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渠县,是拥有60个乡镇150余万人口的革命老区。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有省定贫困村130个、贫困人口超过14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1.97%。

            要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关键看“头羊”。退役军人黄小军来到该县巨光乡金土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使这个省级建卡贫困村发生了可喜变化。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修建了两座小型水库及灌溉水渠,为300多户村民解决了田地灌溉难题;从上级部门争取资金10万多元,帮助村民利用林地创业办起了“野鸡养殖基地”,“常之珍禽”牌野鸡畅销重庆等周边地区;建起农产品山货网络销售平台,把山里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

            像黄小军一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决战中,46名退役军人“第一书记”成为渠县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他们以战斗的姿态,不怕吃苦、乐于奉献,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去年10月4日清晨6时,燕山村“第一书记”杨东因积劳成疾,患胃癌去世,年仅45岁。杨东担任“第一书记”后,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彻底改变了燕山村的贫穷面貌:完成了唐家山易地扶贫搬迁,36户贫困村民入住新居;年久失修的3个塘堰得到彻底整治,村民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种植300多亩塔罗科血橙,筑牢了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在此期间,杨东由于平时工作忙,经常感觉胃不舒服,但他没当回事,总是吞几粒药,咬咬牙硬挺。当查出胃癌后,他悄悄地去医院做完手术就马上回到了村里,最后倒在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现场。

            发扬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的战斗作风,与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奋战在扶贫攻坚最前线,是退役军人“第一书记”群体的生动写照。“在此次脱贫攻坚大考中,渠县退役军人‘第一书记’群体用热血甚至宝贵生命向群众展示了普通扶贫党员朴实无华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说。

            渠县通过让退役军人下沉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有效地带动了该县扶贫攻坚工作,使19个贫困村在去年脱贫摘帽,减贫人数达2.3万人,脱贫速度居全省第二位。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怀学说,市委针对脱贫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情况,注重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全市共选派了171名退役军人到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村组织涣散、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村党组织带领村民脱贫摘帽,他们是活跃在决胜脱贫攻坚最前沿的“红色尖兵”。(记者 李晓东)

        【责任编辑:黄晓茹】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