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李加林:党员干部应知畏知止
        2017-09-20 15:36:21    来源:海峡通讯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里高度评介“廖俊波同志以党和人民事业为最高追求,以干事创业、造福百姓为最大快乐,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笔者认为:身为一名党的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戒。如何做到心中有戒?

            《说文解字》里“戒”,警也。“戒”,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两只手,意指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这里“心有所畏”是前提,只有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自我“戒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做人做事要坚持基本的道德良心和道德操守。唐初着名政治家、史学家魏征在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里说:“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是“十思”的首句,意谓见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时,要懂得知足的道理,藉以自我警诫。

            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身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期间,在招商引资,服务客商工作上,始终坚持“亲”、“清”二字,严守廉洁底线。 有位客商提着东西去找廖俊波,但他从不收下。他说:“你来找我,我把你当成朋友;现在你提着东西来看我,我要是收下,我们就不是朋友关系而是利益关系,你这么做是把我们的关系看轻了,这么做不仅是侮辱你自己也是侮辱了我。”因此,他在与客商建立亲密工作关系同时,始终保持“清廉”关系。他这种品格就是心中有戒使然。

            心有所戒,方能行有所界。心中有戒惧,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法纪,才能坚守正道、襟怀坦白,堂堂正正、清清爽爽。东汉清官杨震拒贿金时,行贿者说“幕夜无知者。”杨震反诘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他此种态度是畏已知而不妄取;明代廉臣于谦在一首“入京诗”里写道:“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平民百姓。这里,是表明他畏民议而不敢取;陈毅元帅1954年在他写的一首诗里写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这里,所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是畏民众监督,畏法度而不敢取。明太祖朱元璋一次问手下人:“天下什么样的人快活?”一个叫万钢的人站起来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闻后大悦,并为他改了一字为“守法度者快活”。这个“守法度”,就是“心中有戒,不逾规矩。”

            从不少贪官落马的教训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如若心中没有“戒惧”,心中的闸门洞开,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法都敢违,必然乱心智、弃操守、纵欲念,最终底线失守、人格沦陷、毁了事业、害了自己。从这个角度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戒”,无疑是每名党员干部的“护身符”。(李加林)

        【责任编辑:黄晓茹】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