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水尾树碑
        2018-12-05 14:00:5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山左一道气势如虹的瀑布,每当艳阳照射时,瀑底便有彩虹出现。这一奇观触动“智者”的神经,便以瀑布的征象把山峦命名为虹山。后来,山名成了村名,因虹山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村名又成了乡名。

            我又一次造访的虹山乡,地处闽南地区。车在群山中绕行,翻越翠绿色的山岭。

            穿过村庄的漈溪,在盆地结束温柔之旅,便穿行于峡谷,由西向东,遇到石头会溅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流向木兰溪,归入东海。溪堤两岸的农舍形制多样,老房子大都是闽南风格的古大厝,也有土楼。它们与现代楼房,共同扮靓了新农村。

            虹山村口,一座清代单孔石拱桥——水尾桥从溪流跨过,桥面的鹅卵石相当光滑。石桥南侧小山上的酒瓶寨,是古时村民防盗的烽火台。

            桥北,老松将村庄守护,粗茁的枝干,双臂勉强合抱住。一株、两株……松针之间袅绕着薄薄的雾气。这个称为水尾的保护区,立着一方护林石碑,篆额“水尾树碑”。明清时期,基于护林,各地立有形状不一的护林碑,“水尾树碑”是其中之一。如今,但凡来到虹山观光,都会移步碑前,了解“漈水虹山”古树林的形成过程。

            彭姓是虹山的大姓,立“水尾树碑”的是彭建,时间为1844年。用心抚摸古石碑上裸露的历史,我倾听到彭建护林的呼吁。这方石碑藏有一段故事:水尾是漈溪在虹山村的最后归宿,彭氏先祖心怀慈悲,在水尾的山坡上植了一片树木,有油杉,有松柏,也有杂木,但一些不肖之徒受利益驱使,偷偷把树木伐后运出牟利……现状堪忧,再不制止,恐怕虹山将成秃山。彭建坐不住了,于是在清道光年间仲春的一日,他和村中耆老决意划定片区种植杂木供人平常采伐使用,其余区域封山禁伐。

            彭建感觉口说无凭,立碑为据更有说服力。碑刻300字,对于山里读书人来说,下笔还算酣畅,又是引经据典,又是宣传育林的好处。其中写道:“凡在界中所考竹木,照顾成林,永庇千秋……自兹以往,姓无论同异,房无分强弱,不得私自伐,致累风水。如有砍伐复蹈前非,立即率众共诛,决不宽纵:各宜凛遵,毋违。大清道光甲辰仲春之日存素公裔孙彭建立。”碑文写到这里,完全可以煞笔了。彭建斟酌沉思,觉得用笔有点宽泛,“率众共诛”不如实际条款管用,又在落款后面续上了几句:“一禁盗砍松柏杂木及茅草者,罚戏一台饼十斤;一订松柏杂木或被风雨损坏,公议出赚,不得私自抢夺盗砍。”碑文界定了林地保护范围,并约定不管什么姓氏,家境如何,都不得擅自砍伐树木,一旦违反规定,“决不宽纵”。补充后的“一禁”“一订”便于操作,提振了执行力度。

            泉州是戏剧之乡,有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锣鼓一响,观众蜂拥而至。盗砍松柏杂木及茅草者,“罚戏一台饼十斤”数额虽然不大,但在众人面前丢面子确实划不来。那么,遇上请不起戏班子的违规者如何处置?当地人讲了发生在上世纪初的一件事:村中一位孤老阿婆,家境贫寒,到水尾捡拾枯枝烧柴火,触犯了乡规。村中管理者没有“高抬贵手”,私下赠她钱财,让阿婆“主动”交纳了“饼十斤、戏一台”的“罚金”,如是“暖心行为”融化、警示着后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下的规矩要不折不扣执行。正因为一代代人将护林思想付诸实践,虹山才有了眼下的水秀山清。

            山峦是虹山的脊梁,叠翠的层峦承载着希望。高地上看风景,山野与村庄清静和谐。树碑的文字已成了乡规民约,植入民心,传承了170多年。村人秉承先人珍爱生态的理念,村庄的规划建设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为灵魂,主干道注重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植上适宜生长的乡土树。从漈溪到瀑布,用心打造田园风光观光带。在观光带周边的农田里,分片种植水稻、地瓜、蔬菜;这里山高雾重适宜栽茶,村里投入资金改造茶场,引进高档乌龙茶品种,农家的日子便注入了回味无穷的香韵。

            返回水尾桥,太阳耀眼的辉光洒在山体上,洒在护林碑上。2001年6月,泉州市政府确定“水尾树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过了两年,又在树碑侧畔立了文物保护碑。碑在,乡魂在,一方树碑群山绿。洛江虹山读树碑,点滴悟解上心头。(作者:蔡飞跃)

        【责任编辑:庄秀鹃】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