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三十五年戈壁植树,八十万棵树锁住流沙,付志周——"这辈子要种一百万棵树!"
        2019-06-01 09:52:1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365bet足球比分_365体育足球中文版_365bet400电话网站

        付志周(右)和老伴陈爱兰在种树。记者 韩立群 摄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村,76岁的付志周和老伴边走边查看着身边高大挺拔的杨树。杨树树皮已经返青,树叶多了起来,远看像绿毯一直铺到天山脚下。

          “这里原来全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我用了大半辈子,让它绿起来了。看着就高兴啊!”付志周对记者说。

          往事历历在目。1965年,付志周和妻子陈爱兰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从河南开封老家来到新疆种地。1983年,他承包了沙包边上的47亩地,种玉米、小麦。春天,地里刚长出小苗,一场风沙过后,几乎看不到苗了。不是被沙土埋了,就是贴地皮刮断了,一年几乎没有收成。

          “人不能让风沙欺负死。”付志周的犟劲上来了,心里默默念叨。第二年,付志周开始在地边种树,“要把风沙挡住,庄稼才能成活。否则,地种不成,人也待不住”。

          从那以后,每年春天付志周夫妇带着全家一起种树。没有路,拉树苗要用牛车,毛驴车都拉不动。天不亮就开始干,中午就在地里吃干粮,天黑透了才往回走。树是一铁锨一铁锨种,夫妻俩有时一天能种600棵。

          经历过失败后,付志周逐渐摸索出种树的经验:如何挖沟、树苗行间距多少、多长时间浇一次水等等。尝试多种树种后,他们选定了新疆杨。这种树抗旱,生长快。十几年间,种植规模达100多亩。

          “能不能让沙漠、戈壁全部绿起来?”2003年,付志周又开始琢磨。

          一天,他把全家召集起来开家庭会议。听到付志周说要“凑钱买设备,在沙漠大规模植树”,家里一下炸了锅。“别人都没干过,你咋那么大胆子?那可是一大笔钱。刚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收不回来咋办?”家人问。

          “老话说‘要想富,多种树’。再说植树造林是国策,利国利民,不会错。”付志周说服了全家人。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支持,一个儿子办企业挣的钱也拿了出来,凑了200多万元,还借贷了80万元,买了1台拖拉机、3台推土机,开始用机械作业代替单纯人工种树。付志周抓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有利时机,不断扩大植树面积。

          “每年种多少棵,我都有登记,跟我的孩子一样。”付志周说:“有了机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办成了。”

          付志周指着一片沙丘说:“这是我有意留下的。以后可以看看。原来周围都是这样,绵延几十公里。沙丘相对高度有的七八米,有的甚至有10多米,现在全用推土机推平了。水要引过来,没有防渗渠不可能办到。现在,我种的树连成了片,方圆2公里多。”目前,已拉了18公里的高压电线,打了7眼机井,修筑了近8公里长的防渗渠,林木达到了6000余亩、80多万棵。

          和静县林业工作站站长陈峰告诉记者,在付志周的影响下,附近300多户村民参与到造林治沙中,已建起一条长达34公里的防护林带。“防护带有效阻止了流沙移动,保护了农田和村镇。风沙小了,自然灾害少了,生态环境和气候也改善了。”陈峰说。

          去年11月,付志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戴上了绿色长城奖章。这奖章全国有20人获得。

          站在一块空地前,付志周豪情满怀:“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植树还要干下去。我还要再植树20万棵,这辈子要种100万棵树!”

        【责任编辑:龚岑岑】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