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北京大学中文系原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二冬——育人治学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19-10-28 15:47:22    来源:人民日报

          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的一块草坪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雕像;学校师生每每走过,总会放缓脚步,深深怀念起这位育人治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质朴师者……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图左二,资料照片)。

          孟二冬于1957年出生,安徽宿州人,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在学术上,他勤勉踏实、孜孜以求,尤其是历时7年艰苦研究完成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2004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孟二冬来到石河子大学中文系,进行为期8周的支教工作。旁征博引、文采飞扬,隽永的板书、浑厚的嗓音,是他留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

          可没过多久,孟二冬的嗓子开始沙哑,还常伴着剧烈咳嗽……在老师们的再三要求下,孟二冬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立即对他下达了“禁声”命令,但第二天,他又站到了讲台上。

          2004年4月26日上午,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学生们眼含热泪,聆听孟二冬教授的最后一课;此时,孟二冬说话已非常困难,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淌……“因为嗓子不好,影响了……教学效果,大家多原谅。”当下课铃响起,孟二冬向学生们鞠了一躬:“同学们,虽然课……完了,但学习……没有……止境,做学问……要甘守……寂寞。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两天后,孟二冬的诊断结果出来:食管恶性肿瘤。肿瘤直径达3.7厘米,乒乓球般大小。主治医生十分吃惊:“这么大的一个肿瘤卡在咽喉要道上,别说讲课了,就连出气儿都非常困难。”随后,他做了3次大手术,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学生。他买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经注疏》等书籍,还让人刻录了200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送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2006年4月22日,49岁的孟二冬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和学生。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记者 丁雅诵)

        【责任编辑:龚岑岑】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