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待不住想跑出去的家,是多少人回不去的地方。”在这场疫情歼灭战中,有许多“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亲情、战疫情,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
丰泽区丰泽街道堪称此次疫情的重灾区,该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组组长苏杰伟,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防疫最前线,既督且战,夜以继日;她的爱人杨炀,在鲤中街道办事处工作,这些天也下沉一线,昼夜不息。每天,两人都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实在顶不住了,有时站着走着都犯困,但事儿一来,一激灵,打起精神又投入战斗。
两个人工作的地方相距不过两公里,却有10天没见过面了。他们年仅1周岁的孩子,疫情发生后,就第一时间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十几天见不着、抱不到了。
虽然咫尺天涯,但他们深知,他们在同一场战役中并肩战斗着。他们经常相互打气、分享工作上的经验和得失,共同为守护这个大家庭而奋斗着。
3月13日上午,苏杰伟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那天正值周日,他7点多起床,此前看来有点早,如今却成为他这十几天里起得最晚的一天。疫情发生后,凌晨四五点起床成了常态,哪怕前一天晚上,他们忙到凌晨3点多才躺下。
丰泽街道地处丰泽区中心,本轮疫情首批病例所在的滨海酒店,即属于该街道,划定到第一批封控区的多个小区、楼栋都在该街道,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丰泽街道辖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多达11万人左右;商贸繁荣,以服务业为主,人员组成复杂,且流动性大;辖区内住宅形式复杂,从高档住宅小区到商住楼、城中村都有,防疫工作难度很大。苏杰伟的阵地,就在这里。
作为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街道,工作千头万绪。发现疫情当天下午4点左右,丰泽街道第一批的核酸检测点,便率先运转起来。在群众站到检测点排队之前,苏杰伟和同事们已经奋战了大半天,采样点的设置、工作台的布置、医疗废物处理、现场消杀、信息录入、群众引导等等,每一项工作,都一再过细。
“每个核酸检测点,就是一个小型的战场,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不能放松,不能让本是为防疫工作查漏补缺的核酸检测点,反而成为造成传染的‘雷区’。”苏杰伟大学毕业最初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单位正是负责把“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挡在国门外的“国门卫士”,工作中的耳濡目染让他对疫情防控有所了解,再加上近两年来,不少地方也发生过核酸检测点变成“感染点”的事件,他深知,核酸检测点是否严格落实专业卫生标准、设置是否科学、管理是否有序,至关重要,因此,他将核酸检测点的督查,列入疫情监督检查工作的一个重点。
点位的科学设置、工作台的合理布置,属于“硬件”建设,现场的组织和管控,则属于“软件”,各地的教训表明,硬件建得再好,现场组织管控混乱无序,也不行。考虑到除了医护人员,核酸检测点其他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个人防护知识和规范操作的相关知识可能不足,比如防护用品的穿戴流程和脱卸流程,一开始大家都不是很懂,因此,他提出每个核酸检测点在检测前,由该点位的医护人员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医护人员找一些专业的视频,先让大家看,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强调注意事项,演示防护用品穿戴和脱卸规范。”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且经常有轮替,一有人员变动,苏杰伟都第一时间做好岗前培训,“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但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核酸检测点人员密集,防疫措施稍有疏漏,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很大,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职责不同,但是既然来到这个点位,就是这个点位的一份子,一定要勠力同心,才能打赢这场战役。”苏杰伟一遍又一遍强调,不厌其烦,对于个别思想上不够重视的工作人员,苏杰伟就“点对点”与其交谈,严肃指出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感染甚至让检测点成为传播病毒的风险点,将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苏杰伟既是监督执纪者,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的工作,同时也是“战斗者”“志愿者”,要协助街道、社区做好大数据排查、大人群核酸检测、封控区管理、防疫宣传氛围营造等工作。此外,他还要处理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转来的信访件,着手核查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晚上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大早如果要组织核酸检测,常常四点多就要起床准备,社区和街道的干部,有的连续三十几个小时没合眼,也没空回家,就住在宿舍里,有行军床的睡行军床,没有床的,就在办公室的长木沙发上随便一躺,“以前看电视剧,说一个人累到一沾枕头就睡,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秒睡’,困到随便靠在哪里我就能睡着了。”苏杰伟笑着说。
苏杰伟连续一周多回不来家,他爱人不会有意见,因为她自己同样回不了家。苏杰伟的妻子杨炀,是鲤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主任,这些天,她作为清华社区的挂点领导下沉社区,同样忙到脚底冒烟,也住在单位宿舍,同样一天睡不了三四个小时。
3月22日清晨,倒春寒,突然降雨降温,当天有大人群核酸检测,杨炀5点不到就来到位于清净寺前的核酸检测点。记者到时,她正在动手搬铁马护栏,声音沙哑,一脸憔悴。疫情爆发后的前几天,连续几天气温逼近30℃,她日夜不息奔波了两三天,第3天便中暑了,加之顾不上吃饭,常常晚上9点多才有空吃饭,胃也提出抗议,“胃药和中暑药一起吞了,顾不上两种药能不能一起吃了,只能想着要赶紧好起来,关键时刻一定不能倒下去。”
工作地点距离不到两公里的两个人,已经10天没见过面了,偶尔有空打电话,也是谈工作,“我们俩现在打电话,都不会问对方吃饭了没、要睡了没,因为都在一线,知道对方肯定没办法准点吃饭、睡觉,经常都是我在请教他一些工作。”杨炀笑着说,苏杰伟此前有过抗疫经验,而且丰泽街道作为疫情首发地,处理不少工作和问题已有一定的经验,而她刚从区直机关到街道不久,有不懂的,便向他请教。从检测点如何设置、防护服怎么穿,到封控区怎么严格管理、人员怎么统筹配备、大数据排查人员怎么分配、卡口怎么管理等问题,只要有空,苏杰伟便会耐心地给出建议。
夫妻两人在前方并肩战斗,他们仅1周岁的儿子只能留守大后方。孩子现在正是黏爸爸妈妈的时候,可是,他们连跟孩子打电话、视频的时间都很少,“怎么会不想娃呢,我儿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正是百听不厌的时候。”苏杰伟笑着说,但这个时候,“大家”更需要他们。
“防疫一线还有很多人比我们更辛苦,我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各尽其责,一定能很快战胜疫情。”视频中的夫妻俩,对着记者坚定地说。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愿这些逆风而行的战士们
能早日回到自己温暖的小家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