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花的母亲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母亲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生火做饭,而后洗锅,喂鸡喂猪,下地劳动,晚上在油灯下缝补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补衣服的情景,在我心里历久弥新。-2017-04-10 15:08
- 冰清玉洁
紫砂煲正煲着香浓的银耳莲子红枣汤。一勺一勺,盛装在青花瓷碗里。孩子被香甜之气吸引,跑进厨房,说:“妈妈,红的枣,雅致的碗,颗颗洁白的莲子,是不是可以给这道甜品取名‘冰清玉洁’?”我看着孩子纯净的眸子,联想起了碗中莲子的来路和归处,“冰清玉洁”应该是蛮恰当的。-2017-04-06 15:16
- 【微也足道】古人的送信方式
最近,一档由明星嘉宾朗读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引起人们关注。书信承载的内容无所不包,带我们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那么,古人是怎么传递书信的呢?-2017-04-05 15:17
- 栽种番薯的季节
喜欢吃番薯,始于记事。那时家家户户缺衣少食,一日三餐的饭菜里,几乎都掺杂野菜,纯白的水饺馒头,除了过年,平时很少能吃到。于是,番薯就成了我们兄妹童年时代首选的美味佳肴。-2017-03-31 15:18
- 蔬菜作嫁妆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客家人历经了“处处为客”“四海为家”的五次大迁移,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个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群体。-2017-03-19 15:19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⑾叶向高:忠信恬淡 向高致远
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又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港头后叶村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庶子、南京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为阁臣,并在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光宗泰昌元年(1620)及熹宗天启元年(1621)三任内阁首辅。-2016-12-15 15:09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12)陈桷:清正廉明 恬淡荣利
陈桷一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忧国爱民、恬淡荣利,列传《宋史》,流芳千古。着有诗文集十六卷,多散佚。-2016-12-15 15:06
- 【微也足道】如何读《诗经》?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它的影响不仅渗透于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后世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016-12-15 10:57
- 【微也足道】中国古代十大文人书斋对联
书斋,也就是书房,是中国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在这里写作;文化在这里汇聚,思想在这里迸发。同时,文人也将书斋看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为书斋命名、为书斋题写对联,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勉励自我,也赋予向往与情趣。-2016-12-15 10:52
- 【古语今悟】"三易三难"小议
-2016-12-15 10:49
- 从青春年华到家园寄托:桃李的多元象征
桃李,本指桃树和李树,或指桃花和李花。但从先秦起,由于桃李在生长地域、生长习性、开花时节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人们就将两者并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桃李”这一固定的称呼。由于“桃李”在文学中的广泛运用,这一固定词组,被赋予了许多内涵。-2016-12-15 10:48
- 【微也足道】说"诚"
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这句古语,出自苏轼的《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道德》。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指出了至诚的重要性。他认为,至诚就是“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2016-12-15 10:45
- 【微也足道】重复的字,有趣的诗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2016-12-15 10:43
- 【人间草木】读"山"之诗文 悟人生之道
人间草木,原本生长在遥远而清冷的山上。-2016-12-15 10:43
- 穿越幽静岁月的水西街
有一条街,蜿蜒穿越幽静的岁月,在古老的榕荫下,沐浴着清凉的晨风和落日的余晖。它离水那么近,它因水而生,一条清凌凌的河,数百余年来滋润抚慰它,日日夜夜。-2016-11-26 10:56
- 号称"古衙之最",这个地方牛在哪?
平遥古城迄今已有2800年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县衙始建于北魏,现存布局保存了明清两代的规制。绵延千百年的朝代更迭,留下了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后世誉为“平遥县衙,古衙之最”。-2016-11-20 11:02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①林则徐:巍巍青史 气贯长虹
进出福建省福州南大门的则徐大道,人们总会被伫立于此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铜像所吸引——只见其手捻胡须,肃然远眺南天,目光如炬,似乎在思索民族的未来。-2016-10-09 16:40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②薛令之:“三廉”为镜 观照后世
从福安市区往西南约20分钟车程,就进入溪潭镇境内。一块巨石上硕大的“廉”字,仿佛告诉我们,廉村到了。-2016-10-09 16:38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③冯梦龙:为民尽力 与梅同清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明文学家、戏曲家,苏州吴县籍长洲县人。所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开启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先河。-2016-10-09 16:37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④蔡 襄:刚正廉明 品德高尚
在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锦岭将军山下,有一座立在古官道旁的山门。山门上省级廉政教育基地“蔡襄纪念园”的牌匾,在春日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2016-10-09 16:36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⑤宋 慈:治世明法 谦卑养德
大宋提刑官—宋慈(公元1186-1249),字惠父,出生于福建省建阳童游镇,南宋着名法医学家,唐相宋璟后人。-2016-10-09 16:35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⑥李光地:清廉为官 家训传世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人。清朝着名的一代清官、理学名臣。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2016-10-09 16:34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⑧朱 熹:大儒治国 民本为重
在福建出生的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同时也是一位正气凛然、忧民忧国的廉吏。他19岁中进士,先后任同安县主簿、南康知军、漳州知州、荆湖南路安抚使等,官至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当过皇帝宋宁宗的老师。-2016-10-09 16:34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⑦黄道周:浩然正气 长贯古今
一处是东皋书舍,位于县城东郊石斋村前。四百年前,黄道周在此修学讲学。明亡后,书舍改名“明诚堂”以明志。如今,这里成为黄道周讲学处、故居,舍中字画、图像、石刻等物件,向人们诉说着黄道周的一生。-2016-10-09 16:33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⑨陈嘉庚:华侨旗帜 清风传世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一个“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2016-10-09 16:32
- 探访闽文化的廉洁精神⑩张元干:清廉明 忠贞爱国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生于福建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是中国文学史上着名的爱国词人。-2016-10-09 16:31
- 【廉政文学】沁园春·听莲语感悟
-2016-01-28 09:24
- 【廉政故事】甘将深情奉社区
-2015-12-21 11:50
- 【廉政小说】川哥两三事
-2015-12-21 11:38
- 微故事五则
-2015-12-21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