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廉史镜鉴
        • 守正为心 疾恶不惧

          -2019-03-06 15:21

        • 闽南名宦池浴德

          -2019-02-15 15:28

        • 明朝廷杖与莆田御史

          -2019-02-11 08:12

        • 南平有个“山笔架”

          -2019-02-01 09:03

        • 福建“岳飞”陈文龙:书生守志定难移,未闻烈士竖降旗

          -2019-01-21 09:36

        • 赛江:一江清水养忠廉

          -2019-01-18 10:47

        • 清廉忠直 爱民如子

          “晋江一带推巨族,溧水千秋望好官。”在位于晋江市磁灶镇的吴氏宗祠,这副对联体现了磁灶吴氏五世祖吴复在溧水任职,是个清正廉洁、善断疑案、政绩卓着的县官。-2018-01-19 11:23

        • 除“火耗” 恤民生

          明清官场,“火耗”曾一度盛行。“火耗”指的是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明朝廷规定:上缴国库的税银必须为银锭。老百姓家中所藏大都为小块碎银,州县官吏责令百姓熔化碎银,重铸银锭。熔炼碎银必然产生损耗,州县官吏便以此为借口,要求百姓在应缴数额之外加征一些税银来弥补“火耗”亏空。当加征碎银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时,多被官员据为己有。-2018-01-19 11:23

        • 两个聪明的古人

          近日,重读《世说新语》和《元史》,对“道边李苦”和“我心有主”的故事作了一番思量,感慨良多。-2018-01-19 11:23

        • 蛟洋文昌阁:铭记一段红色岁月

          在福建上杭县众多颇具客家风格的建筑之中,蛟洋镇文昌阁是较有代表性的一处。它那巍峨的身姿总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宝塔式建筑,主阁外观有六层,而实际内有四层,属具有浓厚中国民间特色的“悬臂梁”结构,体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美。-2018-01-19 11:23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2018-01-19 11:23

        • 蔡新示族人:笃操持 不矜张

          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有时若遇霜雪到,只见青松不见花。-2018-01-19 11:23

        • 廉洁从心开始

          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着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2017-09-20 11:18

        • 要做大事 不做大官

          近日读书,读到作家孙犁的简介。这位现代着名作家,是1937年投身革命的老八路,一辈子最高的职务是《天津日报》文艺科副科长。副科长这个职务,在官衔多如牛毛的“乌纱帽”中,可以说微不足道。-2017-09-20 11:18

        • 新四军的纪律建设

          -2017-09-20 11:18

        • 悠悠临江楼

          华夏大地上有不可胜数的亭台楼阁,其中不乏因某一名篇而久负盛名的。上杭临江楼就注定因毛泽东的那首名篇《采桑子·重阳》而不朽。-2017-09-20 11:18

        • 杨绛做学问

          杨绛先生不仅小说散文写得好,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名声的翻译家。她曾为了翻译好《唐吉诃德》,年近五旬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着实令人敬佩。-2017-09-20 11:18

        • 陶潜教子

          陶潜是有名的田园诗人,是公认的“千古隐逸之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比肩的伟大诗人。闲翻《陶渊明集》,发现他常以诗教子。-2017-09-20 11:18

        • 积金不如积德

          在旧有观念里,总认为给子女积累足够的财富,就是对其最大的爱。然而,此举真能保障子女一辈子富足吗?-2017-09-20 11:18

        • 邓稼先的十元奖金

          “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作为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2017-09-20 11:12

        • 读书传家 德厚流光——俞樾的家风故事

          -2017-09-20 11:12

        • 利天下者则谋之

          蔡清(1453-1508年),字介夫,福建泉州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配享孔庙。31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着名的教育家、理学家。-2017-09-20 11:09

        • 忧勤国家的晏殊

          江苏东台市西溪景区内的三相祠,是为纪念北宋年间三位大臣晏殊、吕夷简、范仲淹所建的。今年6月,在一项评选活动中,晏殊的《浣溪沙·春恨》(相传即创作于西溪)代表盐城当选江苏“最美诗词”。今天,我们就史料挖掘所得,对这位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晏殊略作介绍。-2017-09-15 11:25

        • 陈庆镛:清廉御史

          “敦孝弟以重人伦,尚节俭以惜财用,训子弟以禁是非,躬稼蔷以知艰难,读诗书以明事理……”-2017-06-02 10:21

        • 闲话“德政碑”

          何谓“德政碑”?凡为官者清正廉洁,造福一方,曰“德政”。百姓为其刻石立碑,至于百姓是不是自愿,那就不得而知了。在碑石上刻上纪念性的文字和图画,树立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称为“德政碑”,又叫“遗爱碑”或“去思碑”。-2017-04-12 15:02

        • 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治闽

          他45岁出仕,68岁去世,23年为官,3次被举为“卓异”,康熙皇帝曾誉其为“天下廉吏第一”,他就是清代着名的大清官于成龙。康熙十八年至十九年(1679年—1680年),于成龙相继出任福建按察使和布政使,将清正廉洁之名播撒于八闽大地……-2017-04-11 15:10

        • 居官廉慎甘国宝

          甘国宝,字继赵,康熙四十八年(1709)出生于福建省屏南县。甘国宝少时聪明好学,文武兼修,二十一岁中武举人,二十五岁中武进士,从此踏入仕途,最终官至广东提督、福建陆路提督。甘国宝一生居官廉慎,勤政爱民,尤其两度戍台,留名青史。-2017-03-28 15:11

        • 汤显祖的"四香"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大量剧作和诗文,还有为官的政绩和美好的人格。他在为官期间提出的“四香”,即“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一直为后世传诵,体现了他律己之严格、品德之高尚。-2016-12-15 11:17

        • 读"横渠四句"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2016-12-15 11:16

        • 倾听历史的回声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2016-12-15 11:15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